信 息 参 考 第24期

Ø学习要点

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

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这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共分总序、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等12个展区。通过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等,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全党全国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Ø资政参考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着力点

面向未来,如何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进而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十四五”时期,我们需更好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补短板与铸长板并重。既要在数字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发力,突破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基础性技术瓶颈,减少我们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又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争取在颠覆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部分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二、消费端与产业端并重。需继续发展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消费互联网,这既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实现消费需求与产业生产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新的大型高科技企业。

三、自主可控与对外开放并重。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的条件下,确保我国供应链顺畅运行、产业链平稳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对此,一方面要实现关键数字技术的自主可控,畅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和市场,融入全球价值链,整合全球资源,生产、创造优质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并将其提供给全球客户,力争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四、效率效益与包容普惠并重。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继续保持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其强大的赋能作用,带动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升,也要注重数字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关注欠发达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困难群众的数字生活需要,使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惠及每个人。

五、市场机制与制度优势并重。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大量试错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作用。同时,也要重视用好我国的制度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技术上集中力量攻关,加快实现技术突破。

六、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并重。要加快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激发微观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防范大型平台企业的垄断行为。同时也要发挥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对数字领域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卡脖子”技术的突破等予以重点支持。

  

数字经济产业链

一、从数字经济的内涵拓展来看,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由“两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至“三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再到现在的“四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

  

0fa89899-8d59-4a51-8705-1dad0845787c

  

  

二是从数据应用产生、处理、应用整个周期来看,数字经济产业链可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层、平台层、应用服务层。



        图片


Ø党史学习

党史学习百问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有何重大意义?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这一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的国力得到极大地增强。

82.我国是如何在应对挑战、克难事、办大事中彰显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升,都同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我们的政治优势,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

83.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十八大报告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局势深刻分析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进。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高新技术投入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迅速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84.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如何推进的?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85.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指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活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Ø社情民意

关于加强我市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南京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显著提高,自然灾害风险监测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物资保障能力、灾后救助能力明显提升。截至今年5月,全市已建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15个。但是从近期的疫情防控和国内多地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来看,作为灾害响应的第一现场,社区的应急管理、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 社区常态化应急管理的持续性亟需提升。社区虽是居民自治组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下延,担负着基层政府的诸多行政职能,但在应急管理上,又缺乏专门的应急协调机构及专业的救援队伍对灾害进行及时防范,在规章制度建设、应急组织构建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防灾减灾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等待上级部门要求的状态。

2. 综合性减灾示范社区模式仍需优化。近年来,我市通过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社会的综合减灾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但全国综合性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侧重于对社区的评估而忽视了对社区韧性的优化提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明确规定了示范社区建设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但其中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与社会组织的责任分工不明确,各主体之间的特长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各层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3. 基层社区防灾减灾的空间有待改善。一些以高容积率、高人口密度为代表的社区,缺乏一定的韧性可调节空间设置。特别是典型的老旧社区,各种公共空间配套不足,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增加了难度。

4. 多风险意识与多元主体参与氛围尚未形成。目前社区应急演练和应急预案主要是围绕火灾和洪涝灾害两个方面开展,过于单一,缺少针对性和全面性,未能从社区自身风险特点、危害发生概率出发,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且参加人员都较为刻板,范围不够广泛,以被动参与为主。

建议:

1. 完善应急管理常态化保障机制。在社区层级设置专门的应急协调机构,广泛吸纳部门、专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各主体行为,明确各主体的权责,建立明晰的协同机制。同时,以实用性为标准设立社区应急储备基本清单机制,建立起由政府财政支出、企业、社会组织捐赠为主要渠道的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库,为基层应急管理提供急需的物资保障。鼓励编制以家庭为单位的应急预案辅导手册,让更多居民参与到防灾减灾中来。

2. 加强社区公共空间的弹性应用。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社区绿地等场所为依托,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并将其设置为常态化的应急联络点,一旦有突发状况发生,应急队伍短时间内在集结点集结,便于第一时间开展社区应急救援。同时,对部分社区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可替换性改造,使其在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来临时,迅速转化为救援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可借鉴日本防灾建设与日常活动的生活圈结合起来,构建社区防灾生活圈,以增强社区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灾害的韧性。

3.拓展智能技术的应用。智慧社区建设为多元主体参与应急管理提供了渠道和平台,政府部门要加强数据的开放程度,赋予社区更多数据权限,最大程度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和服务平台,开展个性化智慧规划,针对性的风险分析评估,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以及相关的经验技巧,把社区灾害风险降至最低。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在相关常用导航类APP上搭建网络版灾害风险地图、应急疏散图、逃生路线指示图,便于在灾害期间引导居民逃生使用。  

Ø他山之石

陕西榆林:积极争取党委支持 努力解决人员力量薄弱问题

榆林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市县两级政协组织建设作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的关键来抓,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从源头上着力化解政协工作“两个薄弱”问题,努力推动全市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积极争取市委重视支持。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中共榆林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优化政协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健全委员管理机制,合理设置专门委员会,解决政协机关人员编制不足、年龄老化的问题,加大政协机关干部交流力度等关键问题写入了文件,为推进市县两级政协机构设置、委员管理、干部交流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文件精神,市政协党组特别注重在市委机构改革、人事动议之前,积极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有关情况,并主动与市委组织部门协商,加大政协机关干部的交流和提拔使用,严把政协干部入口关,保障政协机关干部进得来、出得去、用得好。

二、积极做好市县两级政协机构建设。目前,榆林市政协内设10个部门,其中专门委员会7个、办事机构3个,机关在编在册人员67人,成立了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席会议成员8人编制单列,保持了机关机构数量和编制数量的稳定。在做好市政协机构改革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协调市委编办,解决县区有关困难和问题,县级政协内设机构已由原4-5个增加到6-7个,其中榆阳等9个县区为6个,神木、府谷、定边3个县市为7个,靖边、米脂、佳县、子洲增设2个专委会;神木、府谷、定边各增设一个事业单位;榆阳、定边、横山、靖边、吴堡、清涧、佳县、子洲等8个县区政协主席、副主席编制单列,6个县按政策要求配备了秘书长;县级政协机关人员编制总数增加54个,各县区人员编制总数在12-26个之间,其中清涧12个、神木26个。通过努力,市县两级长期存在的内设机构数量不一、名称各异以及机构设置上下级不对等、对口联动协商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三、积极畅通政协干部使用渠道。及时提拔、合理使用、不定期交流干部,既是建设高素质政协干部队伍的需要,又是保持政协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必要措施。我们十分重视政协干部的培养成长,对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实绩突出的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加大推荐力度,使他们得到提拔和重用。近年来,由市政协机关交流到党政机关任正处级干部4名,其中,任市委政研室、市委党史办正职各1名,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林草局副局长各1名;交流副处级干部3名,其中,任副县长1名、市委机关事务中心副主任1名、省环保厅1名。从党政机关交流到市政协机关7名,其中任正处级2名、副处级5名。市政协机关内部提拔使用正处级干部10名、副处级干部10名、科级干部9名。通过加大干部交流使用力度,充分调动了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注重严把市政协机关干部入口关,选调大学本科学历、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8名,使机关干部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始终充满活力。在市政协的指导下,各县市区政协也积极争取同级党委的支持,政协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机关干部交流使用比较活跃,激发了政协干部履职动力,县级政协工作总体上呈现出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Ø工作简讯

l1025日,区政协召开九届四十三次主席会议,听取软件谷建设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工作情况通报并进行协商讨论。

l1027日,区政协机关举办“南京智慧政协管理平台”推广使用培训会。

l1028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房爱卿一行9人到软件谷调研,区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谢祖国参加调研。